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藏医用药策略
时间:2024-12-05 作者:甘露医院 浏览数: 次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面的细胞、腺体的萎缩,在消化道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幽门螺杆菌、吸烟、酗酒、急性胃炎迁延等因素。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颜色改变、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最终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中,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反胃、食欲不振以及暖气等症状。
藏、西医治疗方式对比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补充治疗,虽能控制症状,但却存在因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导致耐药性的情况。
藏医认为该病属培根病范畴,主要是饮食起居失调,尤其在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刺激下,令培根、龙偏盛,并随着病情的发展使胃内清浊生化长时间不利,进而影响三胃火功能失调。故应以治疗培根病的思路,通过提升人体胃火,使消化功能恢复正常。
如首先在饮食方面,应少吃多餐,戒烟戒酒,少食高盐、高脂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避免增加胃的负担。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过冷过烫、喝咖啡、浓茶等,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
其次在药物使用方面,用药思路宜采用祛寒、助胃火、调和三因、改善清浊生化的思路开展。藏医临床上讲究辨证用药,治疗该病常用的药物包括仁青芒觉、仁青常觉、十五味黑药丸、六味能消丸、帕朱丸、六味木香丸等传统藏药。
其中,「仁青芒觉」是珍宝类藏药,主要成分为牛黄、麝香、余甘子、蒲桃、肉豆蔻、草果、毛子、西红花、熊胆、五灵脂、珍珠、草豆蔻等,这些药物不仅起到清热解毒、行气化瘀效果,还可以益胃养肝,可使胃肠平滑肌痉挛得到改善,同时对疼痛传导有抑制作用,可以改善胃肠粘膜微循环,使胃黏膜得到保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十五味黑药丸」为藏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首选药,由寒水石、食盐、列香杜鹃、藏木通、肉蔻、芜妥果、芒稍、光明盐、榜嘎、藏木香、黑胡椒、干姜、紫砂等十五种草药类和石头类药组成,具有散寒消食、破瘀消积、愈溃疡之效;
「六味能消丸」是消化系统常用药,具有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
「六味木香丸」可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部痉挛及呕吐等症状;
「帕朱丸」则具有健胃散寒、除痰、破痞瘤、养荣强壮的作用,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以上各味药进行搭配使用,可对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良好效果。
总体而言,藏医可以根据不同症状采取相同治疗手段,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炎性损伤情况,促进胃功能恢复。最终在临床过程中有效延缓“萎缩”进展,甚至逆转“萎缩”。
传统藏药
十五味黑药丸
【成分】寒水石、食盐(炒)、烈香杜鹃、藏木通、肉豆蔻、芫荽果、芒硝、硇砂、光明盐、紫硇砂、榜嘎、藏木香、荜茇、黑胡椒、干姜。
【性状】本品为黑色水丸;气微,味酸、咸辣。
【功能主治】散寒消食,破瘀消积。用于慢性肠胃炎,胃出血,胃冷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腹部有痞块及嗳气频作。
传统藏药
帕朱丸
【成分】寒水石(酒制)、肉桂、石榴子、胡椒、光明盐、干姜、红花、诃子(去核)、豆蔻、荜茇、木香。
【性状】品为棕灰色水丸;气微香,味辛、酸。
【功能主治】健胃散寒,除痰,破痞瘤,养荣强壮。用于剑突痰病,胃痞瘤木布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胀、胃烧泛酸、胃肝不适。
注:本文中出现的药品信息仅供内部医生交流及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如有相关病症,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西安甘露精神病医院,西安精神病医院,治疗抑郁症医院,治疗焦虑症医院,西安甘露医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甘露医院 咨询电话:029-88220226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遵照医生诊断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