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第三极雪域青藏高原,古老的藏医学是如何防治「老年病」?
时间:2024-05-11 作者:甘露医院 浏览数: 次
老年病,又称为老年疾病,是指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的老化出现障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积极应对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老年病防治,减缓老年病快速增长,已成为未来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课题。
老年病的临床表现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体在经历了几十年代谢过程后,体内代谢过程开始变成以消耗为主,各器官系统也逐步发生退行性变化。因此,便引发了一系列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包括了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前列腺肥大、老年性变性骨关节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皮肤炎、老年肺炎、老年痴呆、高脂血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这类疾病虽有部分可在中年期发生,但却以老年期更为常见。同时会因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衰退,产生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发病迅速、预后难测的特点。
老年病3大特点
发病过程缓慢,隐匿性强
老年病的发生时间通常较长,且没有明确的起病界限,隐匿性较强。
病因来源于身体内部,多病共存
老年病具有多器官发病及病因来源于身体内部的特征,这是增龄所导致的。
难以从根本上治愈
由于老年病的病因来源于人体内部的退行性改变,因此患上老年病后是难以根治的,只能以保守治疗为主,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藏医:老年病该如何预防与控制?
“ 年岁老迈体质身已衰,晚年养老防病宜延年。”
《四部医典》
藏医药降以其独具特色的“治未病”诊疗方式,在老年病的预防、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藏医看来,老年病发生的是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量食用轻、糙、锐、腻性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生冷之食,陈旧之食和低营养食品),以及劳累,饥饿,失眠,患痼疾,活动量少,悲伤等诱因引起。老年人的身体中,三大因素中龙(气)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步入老年阶段后,人体胃火和身体热能都开始不断衰减,便容易发生浊不代谢、食物精微无法消化的情况,从而令三大因素之龙(气)偏盛,器官功能减退化,最终产生脾气虚弱,皮肤枯燥,气血渐衰,五脏衰弱,形体虚赢,骨质疏松、五官感能减退等身体退化情况。如当胃火衰败,便容易产生消化不良,便秘;当心脑肾及其他器官气血运行不良,便会发生头晕、心悸、眼前发黑、性功能衰退等。因此藏医认为,采取必要的药物手段,并根据老年个体自身体质特点及环境气候等来恰当安排好合理的饮食起居,是预防及控制老年病的关键。
1 饮食要诀
藏医认为,善于饮用食物可以滋养机体,补益脏器及增强体质。而当人体患由于过度的风、年老,衰弱、营养缺乏以及因肺 失眠及其所致的疾病时, 都应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随着步入老年阶段,许多认得脾胃功能开始明显减弱,所以饮食方面首先须讲究搭配合理,如每日保证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食奶蛋等营养食品的均衡摄入;其次则应遵循饮食量适中的原则,宜做到少食多餐,每顿只吃八分饱。在食材上,应尽量以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为主。
2 起居要诀
居住地宜清静幽雅之地,日常应保持充足睡眠及注重情志的调节,如通过礼佛等方式沐浴身心。与此同时,开展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及减缓精神压力。
3 药物干预
防治老年病,在药物上宜遵循助胃火,平三因、调气血及强身补养的原则。据藏医典籍记载,自然界有“四露五精”等9种药物精华,食用后可医治危及生命的九种疾病,退去老相,恢复青春,肢如雄狮,力如大象,色泽如孔雀,行动如骏马,寿比日月。因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在日常适当摄取,可有利于更为有效地防治老年病。
所谓“四露”,即指柏子仁、黄花杜鹃、麻黄、青蒿等四种食用能增强体力,延年益寿植物药材。而“五精”,即包括了能滋补肌肉的土之精华“岩精”;能滋养骨质的石之精华“寒水石”;能增强体力的木之精华“红糖”;能滋润肤色的花之精华“蜂蜜”;能滋补精气的草之精华“白酥油”。
除此以外,适当应用一些具有保健兼治疗功能的藏成药,对老年人的养生防老或防病治病亦有重要作用。如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味沉香丸、八味沉香丸、十八味降香丸等防治心脑血管系统之传统药物;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石榴健胃丸(散)、十五味黑药丸、二十五味大汤丸、六味木香丸等防治胃肠系统之传统药物;二十五味驴血丸、二十五味儿茶丸、十味乳香丸等防治风湿骨病之药物;以及石榴日轮丸、十味豆蔻丸、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等防治泌尿系统之药物……以上可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和自身情况适当选择,遵循医嘱服用。
注:本文中的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如有相关病症,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西安甘露精神病医院,西安精神病医院,治疗抑郁症医院,治疗焦虑症医院,西安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网站地图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甘露医院 咨询电话:029-88220226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遵照医生诊断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