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时间:2023-12-13 作者:甘露医院 浏览数: 次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10∶01—10∶02防空警报鸣响,默哀1分钟。
86年过去,
曾经的血与泪,从未忘记。
祭奠同胞,铭记历史。
愿逝者安息,愿吾辈自强!
一座国家公祭鼎,凝固着国家记忆,见证着民族勇毅前行;一套公祭读本,承载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平心声;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从幸存到幸福,也见证着家族记忆的代代传承;一枚紫金草徽章,象征着两万五千多名紫金草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平凡……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山寒水冷,警报凌厉。民族之耻,永不敢忘。这是人类望向和平的“共同记忆”,这是国人缅怀英灵的“共同记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入侵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座城市的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从2014年至今,十年里的每一张面孔、每一次讲述、每一段故事,都是对历史的作答,都是对和平与爱的呼唤。
以国之名,悼我殇胞。2017年9月4日,南京成为世界第169座、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2018年12月13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将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热血铸丰碑,英魂垂青史。《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时至今日,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然而,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40位。时代车轮滚滚,见证者正在凋零;但,国家的伤、民族的痛、历史的真,不曾淡忘,也不敢淡忘。逝去的是面孔与岁月,笃定的是真相与史实。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不曾淡忘、不敢淡忘的历史,便是叫做“国家记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设置有一个名为“12秒”的装置。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掉进黑色的水面,象征着80年前的那场浩劫中,平均12秒就有一个生命永远地消逝。“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留言区,“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每一次公祭仪式上,青少年代表们都会朗诵《和平宣言》。当饱含深情、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公祭广场,也传达着亿万国人的共同信念:守护人类福祉,捍卫和平发展。
我们向往光明,绝不淡忘黑暗。习近平总书记说:“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盛世如所愿,砥砺复前行。今日之中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恰在于14亿多人民踔厉奋发的奋斗,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浩荡篇章落笔在时代绘就的寥廓画卷之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汇聚成以国之名守望和平、以国之名砥砺向前的澎湃力量。
每年的12月13日,所有国人都应记住这一天。因为,30万逝去的鲜活绽放的生命,都曾是我们的手足。最好的纪念,不是踟蹰于逝者的血泊,而是在勿忘国耻的警钟里积蓄圆梦中华的共识。因战争而蒙尘的城市,终因和平而闪光。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而今,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金陵城内,扬子江畔,以国之名,遥祭历史。在缅怀哀思中凝聚奋进之力,在哀思中点亮和平之光,这是时代的责任,亦是国人的担当。
西安甘露精神病医院,西安精神病医院,治疗抑郁症医院,治疗焦虑症医院,西安甘露医院
版权所有 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网站地图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甘露医院 咨询电话:029-88220226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遵照医生诊断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1